2014年12月8日19:00在体育学院多媒体教室开展了学术分论坛系列之关于运动以及心肌梗死的研究,报告人陈婷是陕西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学2011级在读博士,陕西师范大学运动生物学研究所运动心血管研究室成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生物学研究。本次论坛邀请了体育学院池爱平老师对报告进行点评。
陈婷博士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科研项目有:1、有氧运动通过改善心肌梗死后下丘脑室旁核氧化应激对新功能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2、抗阻训练促进骨骼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卵泡抑素。
本次报告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的萌芽。交感神经的萌芽与神经因子有关。二是ß受体,ß受体包括三种,ß1和ß2受体是正性的激励作用;ß3是负性的激励作用,且在心脏中的比例小,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ß3被认为是不好因子,近10年来,一些实验表明ß3是保护因子,对心脏是有益的,是由于ß3的抗心肌的肥大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心肌梗死的病人可参与体育活动,且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其机制是对骨骼肌、心血管、心脏都有好处。对心脏表现在心肌细胞增殖、增长、线粒体生物合成、心血管的生成等。
报告结束后,大家积极踊跃的提问,推动了报告现场的氛围。同时,池爱平老师对本次报告进行了点评,对陈婷博士的报告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其选题的创新、实验设计的新颖以及一些先进的试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池爱平老师也对听报告的学生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应用与理论,即把理论与自己的专项相结合;二是爱好转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能性人才;三是理论要有深度,明确自己的方向,给自己定位;四是提高竞争意识。
感谢陈婷博士为我们做的此次报告,相信这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科研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激励大家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同时,感谢池爱平老师百忙之中来到报告的现场,为此次报告做点评,为大家指点迷津。






